探索 “军运会后”城市文化,促进武汉形象持续提升 “新汉派文化”(2019)在武汉传媒学院举行

时间:2019-11-17来源:本站

2019年11月16日, 近20位来自湖北省内专家学者、媒体高管、业界精英相聚在武汉传媒学院,成功举行了以“第七届世界军运会与‘新汉派文化’建构、传播及营销”为主题的“新汉派文化论坛(2019)”。大家为了持续促进“军运会后”武汉城市形象的构建与传播,探索了“新汉派文化”发展的新方式与新途径。

论坛开幕式由武汉传媒学院校长助理、人事处处长姚晓菊主持,武汉传媒学院常务副校长宗微,九派(武汉)全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阳,武汉传媒学院文化管理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城市传播与企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吕尚彬等主办单位领导分别致辞。

论坛上,先后发言的18位嘉宾围绕以下“五个探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跨界深度交流。

一是对“新汉派文化”基础的探索。一部分嘉宾对对楚文化、武汉历史文化活化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导刘玉堂在《荆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的报告中,介绍了源远流长的荆楚文化的13种具体表征,进而分析了荆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和多方面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新武汉文化”的重要元素,这就是荆楚先民具有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精神。武汉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主任胡忆东在《武汉城市空间之“变”与城市特质之“不变》的报告中,依据历版武汉城市规划,揭示了城市空间和面貌“每天不一样”的不断变化,同时还揭示了城市所具有的多元、创新、互联等特质。随州博物馆馆长黄建勋在《大国重器——曾侯乙编钟》的报告中,展示了楚地文化中音乐文化的华美篇章——曾侯乙编钟的发现与蕴含,揭示了武汉城市文化的重要基础。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办副主任、九派新闻总编辑谌达军在《社交网络环境下武汉历史文化的传播模式探索》的报告中,以长江日报认识武汉为例,从武汉的人文底蕴、武汉的近代史的作为与作用、红色的武汉三个聚焦点给与会者呈现了武汉历史文化的当代传播模式,揭示了新汉派文化与城市历史文化对接融合的重要方面。

二是对“新汉派文化”的顶级传播活动成果的探索。今年十月份刚刚闭幕的第七届世界军运会,从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传播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是一个武汉城市文化与形象传播的顶级活动。一部分专家就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新闻传播活动方式与效果进行了深入交流。有些成果,是军运会闭幕以来宣传与传播成果的首先发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湖北事业部主任严星在《第七届世界军运会传播效果分析与武汉城市国际形象提升》的报告中,结合他们承担的军运会执委会委托课题的研究成果,从大型体育赛事发展红利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武汉军运会传播情况,聚焦“中国网”的军运会报道特点,进而提出了促进武汉城市文化传播几点思考。作为军运会宣传策划的操盘手之一,武汉军运会主新闻中心信息服务组组长张同太在《第七届世界军运会与武汉城市形象宣传策划与组织》的报告中披露了借助国家平台宣传推介城市、借助知名军营宣传推介城市、借助重要节点宣传推介城市等重要策略和宣传路径、宣传渠道、宣传方式的创新。作为直接参与军运会报道的前线新闻工作者,武汉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外语频道总监助理魏少婧在《“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数据解读武汉军运会的国际传播影响力》的报告中,通过大量详实的数字(据),让听众了解了军运会对武汉城市形象宣传、国际形象传播的巨大效应,并重点分享了军运之后国际化与汉派文化结合的案例。大楚网副总编辑王孝武在《军运会与武汉城市新形象的建构》的报告中,揭示了官方搭台:借军运会风口,升级城市形象;媒体催化:精准策划推动全民关注;全民唱戏:多元视角阐释武汉新形象的三个城市形象建构视角及其效果。

三是对“新汉派文化”传播标志符号的探索。部分嘉宾对武汉城市形象标志性符号的文化意义进行了深度阐释。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新闻系主任陈刚教授在《作为媒介的东湖绿道与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的报告中,从城市传播理论探索的高度和漫游文化的视角,揭示了享誉世界的东湖绿道对武汉城市文化构建和形象传播的媒介价值。著名国际报告文学作家、《WH 天际线》城市形象片撰稿、著名电视编导黎笙在《城市形象片的内涵表达》的报告中,以其撰稿的《WH天际线》、《东湖》、《大城崛起》这城市形象“三部曲”为例,谈了结构上相应采取时空交错方式并形成折叠效应,采用多视角叙事,语言的画面感等,揭示了城市形象片撰稿的真经。著名纪录片导演,全国纪录片金奖获得者、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特邀专家宋小虎在《纪录片的画面信息量》的报告中,呈现了纪录片信息量表达的“客观”与“主观”、“关键词”,并分享了信息量表达有特色的一批纪录片镜头。武汉汉阳造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国栋的报告《武汉书店的变迁与城市文化的发展》,从书店与城市文化的关系、武汉书店的变迁及现状、关于书店发展的趋势等几个方面,揭示了书店对城市文化的建构影响。

四是对“新汉派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探索。一部分嘉宾围绕新“新汉派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宏观、中观、微观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祁国钧在《湖北省文投行业与文投公司发展的思考》中,从一个比较宏阔的视野,分析了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行业的现状与问题,展示了湖北省文投公司的发展战略思路。湖北广电纪录片中心主任张昌旭在《国际传播视域下荆楚文化与文创产业的振兴——以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为例》的报告中,基于湖北的文化资源优势,聚焦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的案例,分析了国际传播视域下荆楚文化与文创产业振兴的路径与举措。雅龙文化艺术(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北省冼星海音乐艺术协会副主席李十鹏在《文创产品爆款打造秘藉》中,表达了文创爆款产品的内核,“披露“了爆款型文创产品实操“秘籍”。

五是对“新汉派文化”识别系统的探索。部分嘉宾也就“新汉派文化识别系统及其城市形象营销传播交流观点。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导廖秉宜在《中国城市品牌传播的战略与路径——以武汉城市品牌传播为例》中,基于详实的文献综述、科学的武汉城市形象公众认知调查与分析,提出了武汉城市品牌传播创新对策建议,即武汉城市品牌吸引力重建,优化武汉城市品牌对外传播策略。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广告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导钱广贵在《论数字媒体时代的城市营销传播创新》的报告中,从理解品牌与城市的本质与价值,铭记品牌营销传播的常态:策略、创意与执行,洞悉数字媒体时代营销传播生态与营销传播模型改变,掌控数字媒体时代城市品牌营销传播的创新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今天的城市形象营销传播创新的战略思路。《中华建设》杂志社艺术总监黎洪永在《武汉,文化感动世界》的报告中,提出对武汉这样一座“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以文化塑造灵魂、以文化感动世界的城市,需要唤醒的文化基因,释放设计之都的文化建设能量。

本次论坛是国内学术界举办的第一个集中讨论“新汉派文化建设”,以“第七届世界军运会与‘新汉派文化’建构、传播及营销”为主题的高端学术论坛。论坛的特点鲜明,内容丰富,成果丰硕,亮点纷呈。论坛基于荆楚文化的发展与活化,从上述“五个探索”方面,形成了会议成果。这对于建设生态化、现代化、国际化大武汉的文化魂魄,持续传播武汉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武汉城市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2020武汉传媒学院  鄂ICP备14006246号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