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至26日,第十七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大艺博)在武汉举行。值此之际,武汉传媒学院文化管理学院与大艺博的战略合作迎来三周年重要里程碑。
三年来,双方持续深耕产教融合,今年更在合作模式与育人成效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共同探索出一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
课堂筑基
今年,学院创新实施“课程进展会”教学模式,将《文化经纪理论与实务》《文化市场调查实训》两门专业课的教学现场延伸至大艺博实景展场。
来自2023级、2024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82名学生志愿者以艺术品文化经纪人的身份,深度参与观众接待、艺术品专业讲解、现场销售运营等核心业务。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沉浸式学习,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
在展场中,学生不再是传统课堂中的被动听讲者,而是化身为文化市场的一线观察员与分析者。他们运用课堂所学,实地观察并记录观众行为、展区流量、热门展品及互动反馈;深入了解艺博会运行机制、作品市场定位、藏家偏好与艺术机构运营逻辑;并对现场收集的一手数据进行即时整理与分析,最终形成涵盖展览策划、市场趋势与观众体验的深度调研报告。
这种“在展场中学习、为市场而研究”的实践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对文化产业运作规律的理解,真正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机衔接。
创新实践
本届大艺博特别为文化管理学院提供了三个生活美学展位,成为2022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三支毕业设计团队的实战平台。
其中,两支文创方向团队负责艺术家招募、展位设计、文创产品开发及六个生活美学品牌的招商运营;另一支演艺方向团队则成功策划并执行了四场吉他表演活动,并统筹了一支专业演出团队的全程参与。三支团队完整经历了从策划、招商到布展、运营的全流程项目管理。
文创团队“不解释队”联合驼鹿、表面大人、作作样纸、阿奇霉素与肾上腺素等创作者,呈现涵盖绘画、IP设计、手作产品等多元文创内容;另一支团队“今日不刷手机”则携手子梧Ziwu陶瓷工作室与LeRoieste勿忘我,围绕陶艺与自然美学,打造“物的温度,光的记忆”主题展区。
演艺团队“喵哉喵哉毕设团队”联合柒弦吉他社,策划执行了四场校园吉他演出,以音乐串联艺术氛围,展现了从内容策划到现场落地的完整执行能力。三个团队在真实商业场景中,全面锻炼了文化产业运营的综合素养。
产教融合
此次与大艺博的深度合作,是文化管理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文化管理学院副院长苏娴表示:“我们致力于打破校园与行业的壁垒,以真实项目驱动人才培养。与大艺博的持续合作为学生搭建了高层次的实践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大艺博首次设立电商专区,通过“线下体验+线上直播”的立体展销模式,构建艺术消费新场景,也为学生参与现代艺术市场运营提供了前沿实践机会,进一步拓展了产教融合的广度与深度。
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校企协同,完善“课程教学—项目实践—毕业设计—就业创业”一体化育人机制,持续为文化产业输送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