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传媒学院文化管理学院教师赴沪考察 洞见文创产业新趋势助力人才培养

发布日期:2025-04-24    浏览次数:


(通讯员 蓝天蓝 张弘)为精准对接文创产业前沿动态,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2025年4月18日,武汉传媒学院文化管理学院教师蓝天蓝赴上海博物馆开展专题调研,深度考察“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特展文创商店运营模式及产品开发策略,为学院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课程体系升级提供实践依据。

聚焦产业前沿:文创产品呈现“情感化”“互动化”新趋势

此次调研重点围绕文创产品品类、设计逻辑、消费偏好及技术应用展开。调研发现,当前文创市场呈现显著非实用性倾向,约80%的产品以冰箱贴、盲盒、毛绒玩偶等“情绪价值载体”为主。同时,可互动文创占比大幅提升,如可动冰箱贴、可换装玩偶等,通过多维度感官体验强化文化符号记忆。蓝天蓝老师指出:“消费者对文创的情感共鸣需求远超功能需求,这对设计者的文化转化能力与创新思维提出更高要求。”

文化元素择取启示:“萌化表达”或成破圈关键

尽管展览涵盖近500组古埃及文物,文创产品设计却高度聚焦大众熟知的木乃伊、金字塔等符号。值得注意的是,猫神芭斯特相关产品以“萌系”形象成为销量冠军,其成功印证了“轻文化门槛、重情感共鸣”的市场逻辑。蓝天蓝老师分析称:“文创开发需平衡文化深度与传播效率,以普适性视觉语言实现文化破圈,是未来课程设计中需强化的方向。”

AI赋能设计初现端倪 复合型人才需求凸显

调研中还发现,AI技术已初步介入文创设计领域,部分手办、盲盒采用AI生成图像。尽管当前成品质量与传统设计存在差距,但技术迭代将推动AI在创意生成、建模等环节的应用普及。蓝天蓝老师强调:“产业升级要求人才不仅具备文化策划能力,还需掌握技术工具协同创新能力,未来专业需要重点优化跨学科课程模块,培养学生‘文化+科技’复合竞争力。”

深化产教融合 构建“需求导向”育人体系

武汉传媒学院文化管理学院始终践行“立足产业、服务社会”办学理念,此次调研成果将直接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一是增设例如“文创消费心理学”“互动设计技术”等前沿课程;二是强化校企合作,引入AI设计、IP运营等实战项目;三是建立动态调研机制,持续追踪产业趋势,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同频共振。文化产业管理教研室主任蒋冬青教授表示,未来将持续聚焦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需求,通过“调研-教学-实践”闭环生态,培育兼具文化底蕴、创新思维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武传动能”。